动荡的环境也在倒逼行业回归到内容生产本身,今年的剧集行业继续提质减量。

2021年的剧集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挑战——流量密码失灵,IP、流量艺人加盟的大制作播出得不及预期,被暴雷的劣迹艺人波及到的影视剧一个接一个。“不确定性”成了贯穿整年的关键词,不只是爆款诞生的不确定性,剧集从定档到上线的中间也充满了难以预料的压力。

动荡的环境也在倒逼行业回归到内容生产本身,今年的剧集行业继续提质减量。据《2021年国产剧集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共上线233部网络剧,同比下滑21.5%,但在播映指数TOP50中,有30部为网剧,高质量网剧占比提升。

《扫黑风暴》《你是我的荣耀》《叛逆者》作为视频平台出品网剧,分别揽获年度剧集播映指数前三名;《觉醒年代》《山海情》两部主旋律剧集拿下9分以上的豆瓣评分,与其说观众认可了主旋律,不如说是为好故事、好内容买单;年初的《山河令》《御赐小仵作》、年尾的《爱很美味》,也验证了精心制作的中小成本剧也能爆发出S+级的能量。

行业在加速洗牌中迎来重塑、更新,而2022年的剧集风向标,也在这些变化中逐渐清晰。

 

 

 

高质量网剧占比提升

 

根据Vlinkage报告,2021年剧集网络平台上新出台网剧117部,纯网剧267部,累计384部,整体上近四年数量基本持平,报告判断剧集市场已经进入产能相对稳定的阶段。

而艺恩报告指出,虽然整体数量并未出现大的变化,但剧集播映指数有一定上扬,平均值整体上升了3.7%至46.63;其中网络剧上升6.5%,在播映指数TOP50的剧集中网剧达到30部,高质量网剧占比在提高。此外近年来行业发力的20集以下短剧也以网络剧为主,达到短剧总量的88.5%,腾讯视频在其中占比最高达29.8%。

这种观察与近年来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是吻合的。随着视频平台运营更加成熟,逐渐形成了行业内围绕着视频平台的内容产出生态,且在2020年各平台都有提出内容生态进一步优化的需求。

通过对上新数量和内容质量的观察,能看到剧集行业生产力在2021年仍处于一个上升曲线,尤其是网剧已经进入各平台加强自制能力的红利期。可以认为,剧集行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向好。

 

 

 

主旋律、现实题材崛起

 

主旋律题材是2021年视频平台的发力重点。

根据艺恩数据,截至10月27日:

爱奇艺上线了36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其中平台自制的《叛逆者》拿下了8.3的豆瓣高分,跻身年度高分谍战剧;

腾讯视频以31部主旋律作品紧随其后,出品的《扫黑风暴》播放量突破53亿次,总体好评率达到80%;

优酷共上线26部,多为平台联播,在类型上更偏向歌颂英雄及东方文化自信;

芒果TV《江山如此多娇》《温暖的味道》两部剧集入榜艺恩2021年网络平台独播主旋律剧集播映指数排名。

数量井喷之外,对于主旋律题材的挖掘也越来越深度。

除了胜利抗战、英雄颂歌,增加了更多样的现实化叙事视角,比如聚焦时代变革下小人物如何用勤劳双手致富的扶贫剧《山海情》,融合中国医生的担当、中非友谊与文化的《埃博拉前线》,这些反映现实生活及时代背景变革的内容所给观众带来的冲击力,是远高于充斥着“工业糖精”的甜宠偶像剧的。

经过抗疫剧《在一起》的尝试,全明星阵容、大制作班底的单元剧应用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去年《在一起》豆瓣评分8.5分,今年三部单元剧《理想照耀中国》《功勋》《我们的新时代》评分都在7分以上,其中《功勋》更是达到9.1的高分。

好的故事和创新的呈现加持,主旋律也可以突破年龄层,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看似一部离年轻人很远的《觉醒年代》,却多次冲上微博热搜,“觉醒年代”更是成为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第一名,主演于和伟因陈独秀一角获得白玉兰视帝时,就感叹“不要低估了年轻观众的审美判断力”。

 

 

 

“守旧者”与“创新者”的较量

 

2021年的剧集市场,不仅是大剧的擂台,是各类题材的比拼舞台,也是“守旧者”与“创新者”的战场。当然,赢家似乎都是“创新者”。

我们可以从多个赛道观察“守旧者”与“创新者“的表现。首先,古装剧赛道中,《赘婿》与《斛珠夫人》是一对参考样板,两部剧都由大IP改编,前者的轻喜剧风格、密集的爽点都更契合当代年轻人的观剧诉求,也更具创意,而后者讲述的师生恋、虐恋,观众已有审美疲劳之意。

其次,在都市剧赛道,《正青春》和《我在他乡挺好的》是一对参考样板,前者虽标榜独立女性题材,但故事仍在复刻前几年大女主剧的模板,且刻意放大了女性之间及职场中的矛盾,而后者立足现实生活,呈现的是当下北漂一族的真实生存现状:有温暖也有失意,有低谷也有曙光,这才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态。

套路化创作,在2021年已经愈发难以取得立足之地。近一两年,中国影视工业的制作水准不断提升,比如服化道显而易见变得更精致了,制片方也不再一味迷信流量演员,各维度都在上行的情况下,最核心的故事水准自然也要跟上影视行业的步伐,“老瓶装老旧”的故事,终将被市场抛弃。

观众不需要一成不变的复制粘贴式内容,他们需要看到新意,也需要感受到新鲜感。从大多数国产剧沉溺于套路化创作中无法自拔来看,做出新意似乎很难,但从“创新者”的胜利来看,只要片方兼具实力与匠心,新意其实并不遥远。

按理来说,家庭剧是个不容易推陈出新的赛道,2021年,多数家庭剧也都拘泥于家长里短与狗血矛盾,但也有剧集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逆流而上,寻找到了一份新意。

比如《乔家的儿女》,它以生活流的叙事讲述普通人的平凡人生时,其实也在追问“家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小舍得》,看似和姊妹篇《小欢喜》《小别离》并无差异,都在聚焦教育问题,但在延续“小系列”IP底色的同时,《小舍得》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浅层次来看,《小舍得》《小别离》《小欢喜》,分别对应了小升初,初中之后的选择和高考三大不同的教育阶段,每个阶段家长和孩子面临的教育困境都是不同的;深层次来看,“小系列”的立意也是不断创新的,《小欢喜》的重心是在阐述“亲子关系的和解与修复”,而《小舍得》探讨的是“如何取舍”,以及“如何才是正确的取舍”。

其实,近年来国内剧集领域不少创作者一直走在创新之路上,比如过去多数剧集都是男性视角下的表达,如今站在女性视角讲述故事的剧集逐渐增多;比如国内悬疑剧在“悬疑”的外衣下,开始对时代和社会展开更深入的挖掘;比如主旋律剧集正在探索更贴近年轻人的叙事方式,这些都为市场带来了新意与生机。

当“守旧”逐渐失去优势,未来国内剧集市场或许还会出现更多“创新者”。

 

 

 

平台加码影视公司

 

在2021年剧集播映指数TOP10中,有八部为平台参与出品。再根据四大视频平台发出的2022年片单来看,平台的自制剧比例,甚至超越版权剧。

粗略统计,在爱奇艺2022年98部剧集片单中,自制剧集达到53部,自制率占比达到54%。腾讯视频则是以36部自制剧位居第二位,占比也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芒果TV在季风剧场的加持下,自制剧集的比例也有所提升,大致占比40%左右。优酷的自制剧大多是以IP改编为主,从其片单覆盖类型来看,从多个垂类的内容入手覆盖全年龄层用户,且女性题材比重提升。

如今,平台参与出品、影视公司承制或者定制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影视公司通过制作、承制的身份加强与平台的紧密联系,提升剧集制作、内容供应的能力,而平台也在借助剧集公司的内容制作能力来不断加码上下游的耦合能力。

比如《三十而已》《小舍得》的出品方柠萌影业,据其招股书显示,腾讯不仅是柠萌的重要客户之一,同时还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及最大的外部机构者,持股比例达到19.78%。今年的影视行业第一股稻草熊娱乐也是有平台加持,爱奇艺以19.57%的持股比例为其第二大股东。

其实对于影视公司而言,能够深度绑定视频平台,对于自身业务的增长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对于单一平台的高度依赖,也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021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外部环境变化,作品的类型、关注度也会随之变化。但不变的是,受观众喜欢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好的故事基底、全身心投入的制作水平以及对时代的精准洞察。

如今,各平台2022的片单已经陆续发布,《庆余年》第二季、《玉骨遥》《冬日暖阳》《人世间》《二十不惑2》《风起陇西》《重生之门》《三体》等备受期待的大剧都将在2022年登场。

从目前的片单来看,2022年大剧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古装剧、现实题材、悬疑题材依然为热门赛道,比起2021年现实题材的一枝独秀,2022年,各大赛道或有望迎来百花齐放。

 

 

 

*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