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默默无闻到一线短视频品牌,
青蜂侠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我们要叫“青蜂侠”?“青”,“青”之为者,言青春之志,力青年之行;“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既是定位,也有理想。

青蜂侠是由中国青年网新闻采编中心孵化出来的短视频品牌,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独立部门——短视频新闻资讯中心。

而这个过程,也是网站适应互联网移动化、视频化、去中心化的变革过程。青蜂侠创立于2017年5月,当时,PC端流量断崖式下滑,此前常见的百万级阅读的图文报道越来越罕见,甚至于阅读上10万甚至几万的稿子都越来越少。我们强烈意识到,以图文为主的模式恐怕难以为继。

在这个背景下,新闻采编中心内部,有一个专注社会热点报道的原创栏目“青独家”,团队不大,但擅长抓热点、拼速度,传播力影响力非常可观,当时居于新闻网站社会热点报道的第一阵营。这个栏目在日常新闻生产中,积累了不少高质量的视频素材。因为意识到视频化是未来趋势,于是“青独家”就地尝试视频化生产,创立了青蜂侠。

回顾青蜂侠的发展,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习。我们围绕着热点和日常报道,学习短视频剪辑制作,逮什么做什么,有什么做什么,偶尔会出现一两个播放超百万的产品,但仅是图文报道的补充。

 

第二阶段是探索。在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青蜂侠开始发挥出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能量。比如在党的十九大报道中,我们采访了台湾省籍党代表卢丽安,成为一条爆款视频。

卢丽安接受青蜂侠专访,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寄语两岸青年

在党代会上,青蜂侠还采访了一位来自中山的农民工代表闫文静,反响很大,播放次数加起来能有一两千万,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也让我们越来越得到单位的支持。

在我们意识到青蜂侠能够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频出爆款后,就进行了针对性的运营调整。从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开始,青蜂侠与腾讯新闻等平台加强互动,共建栏目、协同策划,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播放量逐步上升。到2018年年中,青蜂侠因为爆款频出,已经成为中国青年网内部的标杆性团队,网站制定了“短视频辉煌工程”以及“金凤计划”,成为全网战略,内容生产要求“双标配”,其中要求所有原创报道必须标配短视频,否则不纳入好稿评选,并且鼓励所有原创部门都要孵化自己的短视频品牌。

 

2019年中国青年网与中国青年报融合后,青蜂侠成为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一线短视频品牌,中国青年报几十个记者站以及主要内容部门,都参与到了青蜂侠的现场报道和内容生产,大大提升了青蜂侠的新闻现场到达率。这一年,我们同时强化了与腾讯各栏目之间的日常合作,互动、沟通、联动越来越紧密,腾讯的内容需求成为青蜂侠关注的重要部分,青蜂侠也借助腾讯的大数据不断精准自己对网络传播和网民需求的把握。

 

那么对青蜂侠来说,何为短视频?何为短视频新闻?迄今为止,学界还没有具体的或者被公认的定义。我个人认为,短视频不在长短,根本在它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就是说,能即时通过手机实现新闻的采集、制作、分发全流程的,才叫短视频。因为短视频是智能手机普及和4G实现之后才出现的事物,它的拍摄或采集活动是不参与到新闻过程里的。

反之,如果是通过“推拉摇移升降甩”等传统生产方式生产出的新闻视频产品,无论多短,我也不认为它是短视频,它只是短的传统视频。同时,那些长周期、大投入、重策划的视频也不叫短视频。短视频新闻素材来源的主体是网民。短视频之所以最被青年人信任、喜爱,正是基于这一点。

所以,短视频新闻有三个关键特点:第一,它是时代的秒针,通过对核心新闻现场的瞬间捕捉反映时代;第二,它是选择的艺术,关键生产环节是专业新闻团队选择的过程;第三,它是效果的比拼,唯有传播才能证明这个产品真的存在。这三点指导着青蜂侠团队前行。

 

02
青蜂侠的短视频生产:
多路打法不放过每一则可能的爆款题材

 

团队内部,导向要求之外,我们有着严格的生产规范和验收标准。一是要素必须齐全,所谓短视频生产也是补齐新闻要素的过程;二是必须确保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核实环节和信息增量必不可少;三是保证速度时效,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我们要求30分钟上线。

 

重大主题宣传报道:重策划、抓热点、引共情

 

短视频也是能够承载重大主题报道的。青蜂侠的这类选题主要来自于整个网站对重大主题报道的总体策划,策划中适合视频化呈现的,青蜂侠就介入实现。比如2018年我们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做出了一条爆款视频《文艺界三十八位委员联名提案 呼吁立法惩治“中国人的败类”》。

图片

扫上图中二维码查看报道《文艺界三十八位委员联名提案 呼吁立法惩治“中国人的败类”》

会议报道更多的爆款来自即时抓拍,热点人物,经典金句,场景花絮,有些效果会出奇得好。在热点人物方面,有前面提到的报道《卢丽安接受青蜂侠专访,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寄语两岸青年》;在经典金句方面,有王毅斥责精日分子为民族的败类。

图片

这些之所以取得好的传播效果,第一是结合了重大议题与热点,比如精日分子当时是群众非常愤慨的话题;二是与网民产生共情,击中网民的爱国、爱家之情。

所以,要做出爆款短视频,一定要结合社会尤其是青年关注的话题。每一则爆款的背后都有规律——与社会共振,与青年共情。

 

突发热点新闻报道: 全团队“饱和式生产”抢占新闻高地

 

针对突发热点新闻的报道,我们也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机制。突发事件发生,青蜂侠要求三秒钟反应,三十分钟上线。这也成为了我们的一个口号,叫“不争分,只夺秒”。

快速展现核心现场,这是第一要求。接下来,随着相关信息的不断丰富,以及信源的开拓,青蜂侠即转入“饱和式生产”,即整个团队围绕这个热点,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以各种形式进行生产,充分供应平台和网民对热点事件的信息需求。这个过程要一直延续到这个新闻事件基本结束。然后,团队恢复到正常生产状态。

图片

青蜂侠对四川长宁地震的系列报道

以四川长宁地震为例,从新闻生产的角度上讲,首先第一阶段要抢“塔尖”,第一时间将现场画面呈现给受众;然后第二阶段持续提供各种信息增量,比如消防的应对、受灾情况等;第三阶段挖掘暖心的新闻故事,比如我们做了报道《15岁宜宾女孩地震夜失去3位至亲 获救后哽咽感谢逆行英雄》等;最后是回顾总结,对整个事件做复盘,对新闻中的典型人物与事迹做总结提炼。

图片

扫上图中二维码查看报道《15岁宜宾女孩地震夜失去3位至亲 获救后哽咽感谢逆行英雄》

 

日常社会新闻报道: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爆款题材 

 

团队内部有个默契:遇到重大突发热点新闻,全员要不遗余力;而没有重大新闻时,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掘潜在爆款。

 

第一是发现各种暖新闻,优先做,这是我们日常报道的重要部分,并且,很多地方性的暖闻故事被青蜂侠发现后,经过补充采访、制作加工以及平台的加持传播,很多都成了全网性的热点和爆款,青蜂侠也因此成为全网重要的正能量暖新闻的策源地。

 

第二是青蜂侠各地、各行业、各领域的通讯员队伍,比如高校、铁路、军队、消防等,会给我们提供很多素材,经过充分发掘后,有些也能成为全网爆款。

 

第三是抓住重要部门的日常信息发布和记者会,确保持续跟进且重大信息无遗漏,满足粉丝日常时政信息的需求。

 

最后,关注特朗普、普京等国际政坛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网民都很关心,很多也能成为互联网话题。

 

03
组织优势也是新闻比拼优势,
建立竞争壁垒

 

组织优势让青蜂侠“爆款”报道频出

 

与业内许多新闻短视频品牌相比,青蜂侠唯一突出的优势在机制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激励机制。

青蜂侠团队的激励机制,完全摒弃“工作量”,主要参考“播放量”。这其实是爆款引导机制,也就是团队激励始终以传播效果为导向,不存在计件考核、计件激励。比方统计工作量时,1万播放以下的视频叫无效产品,是被忽略掉不列入统计的。接下来,我们10万播放以下的产品统计时可能都要被忽略。

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四力”中,传播力是前提,没有传播力,后面三力都无从谈起。对传播力的要求,其实也是对员工在新闻敏感度、对选题速度、对信息增量等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所以在记者侧,他们获得的奖金只能来自于爆款。对于任何题材、任何线索、任何选题,只有以爆款心态去做,记者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收入提升。

 

 

在这一机制的驱动下,青蜂侠产出了不少爆款新闻短视频,我们内部总结其题材上的共性主要可分为三类:突发热点、正能量、与青年的共振共情。

 

首先,重大突发热点讲究第一时间跟进,捕捉并呈现核心画面,这一定能成为爆款。

 

严格意义上讲,我们获得的第一个爆款并不是重大突发,而是《守岛英雄王继才留给妻子最后的话:王仕花,我走了,岛就交给你了》这则报道。

 

《守岛英雄王继才留给妻子最后的话:王仕花,我走了,岛就交给你了》

 

我们当时没想到这个系列能成为爆款。它本身属于典型人物报道,素材由当地武装部提供。发布初期相关报道很少,但一周后,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迅速独家采访了英雄的妻子,这又成为重大突发新闻的一种。这则视频,成为青蜂侠又一条千万级爆款报道。

 

其次,正能量绝对能够产生爆款报道,尤其体现在灾难事件中的正能量报道。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做了一则报道《救援子弟兵被堵路上 乡亲送上刀削牛肉面:你们辛苦了》。这则新闻的素材由腾讯新闻提供,我们在初期看见视频时发现它的五要素并不齐全,仅仅只是大妈给施救武警战士端面。于是我们通过百度地图的街景功能找到了事件发生地,又联系了当地的快递小哥,辗转多次终于找到了视频中的大妈,完整地发布了这则报道。

图片

扫上图中二维码查看报道《救援子弟兵被堵路上 乡亲送上刀削牛肉面:你们辛苦了》

 

爆款背后,青蜂侠的团队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团队基因,一方面来自新闻采编中心夜班编辑练就的网络感觉,另一方面来自新闻采编中心记者团队养成的突破习惯。孵化母体采编合一,既熟谙传播规律,又善于采访突破,就是这个团队的先天优势。

比如面对重大突发,我们对核心现场持续追踪的同时,也会同时几路人马分别进行突破采访,寻求信息增量,争夺新的落点。

 

作为新闻网站、机构媒体,我们在转型过程中也产生过很多困惑,同时也做出了很多艰难的选择。但我们始终坚持用户在哪里,信息和引导就投放到哪里;始终坚定地握手平台、拥抱平台。

 

最后,与青年能够产生共振共情的选题也能够获得好的传播量。而如今最能与青年产生共振共情的是爱国之情,于是我们围绕突发事件做正能量策划。

 

比如18年我们做了报道《锦州南站:四组心肺复苏后老人恢复呼吸 美女大学生一串动作让人赞》,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现在不仅仅是社会需要正能量,平台更是对这方面内容非常青睐。

图片

《锦州南站:四组心肺复苏后老人恢复呼吸 美女大学生一串动作让人赞》

 

组织优势确保青蜂侠新闻短视频的量产

 

组织优势是青蜂侠最突出的优势。各级团组织是我们的可靠依托,此外还有“大学生村官网”联络的几十万名大学生村官,以及“第一书记网”联络的第一书记群体,都是我们能借以迅速触达第一现场的拍客队伍。

 

对部分盛产爆款视频的机构、部门,我们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像航天、军队、铁路、消防及地方公安等部门,他们都是我们的素材与选题来源。随着青蜂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越来越强,其吸引各个渠道优质短视频素材资源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

 

19年7月,青蜂侠做了一则爆款报道《听说可能有人没救到 奋战近14小时的志愿者坐地大哭》,这个视频是当地宣传部在现场所拍,拍完之后马上就发给了青蜂侠,随后我们进行了现场采访,让他讲讲当时所遭遇的情况。这则视频发布后仅几个小时就获得了上千万的播放,引起了全网的转发和传播。

近期,我在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中发现,我们对于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很多资源都没有利用上。比如我们做的青春励志人物栏目,每周三期青年典型人物报道,但青蜂侠连一期深挖都没有去做。还有中国人的故事、档案君等等,这些其中有大量优质且独家的新闻素材。下一步,青蜂侠的目标就是努力将这些资源盘活、用好。

 

04
青蜂侠如何做团队管理?
调架构、抓理念、识人才

 

青蜂侠的团队构成与分工

青蜂侠的团队构成,我们称之为“1+N”,即一个骨干带N个实习生,实习生的培养过程也是人才的储备过程。

分工方面,青蜂侠对编辑力量和采访力量并重,但二者在人员上大部分是重合的,也就是既做编辑,又开展采访。青蜂侠要求团队成员全流程介入,一位同事接受选题后,素材搜集、采访、制作、加工、包装、分发,包括后期的运营都要负责。除非某个报道特别紧急,才会配备专门的采访力量,一般是一个人完成全部流程。

现在青蜂侠团队主体包括北京总部、成都大学生实训基地与山西大学生实训基地,未来还会有若干实训基地落地。我们将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运营,将各地的视频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既能在整体平台上形成爆款,又能各自侧重不构成选题冲突。

青蜂侠的团队理念

为了便于基本和底线要求深入人心,成为共识,青蜂侠内部诞生了一些“口号”。比如“不争分、只夺秒”,是强调时效性,隔夜无新闻;同时还有“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强调不跟风,坚持独立核实,确保新闻真实,杜绝被反转。还有“无传播,毋宁死”,强调效果检验一切;同时还有“正能量就是大流量”,强调不能为了流量不顾导向。

我们还强调“苦劳不是劳”,如果没有传播效果、引导效果,再苦再累再花哨,不但无功,而且有过,因为浪费了机会成本与时间成本。这些共识,让团队内部很少就一些理念问题产生争议和纠纷,形成了以效果证明动机,以效果衡量付出,一切以效果说话的氛围。

 

疫情期间青蜂侠团队全攻全守、分兵把守

 

此次疫情爆发后,青蜂侠全员结束轮休,7*24小时值守,与报社派往武汉及湖北前线的报道队伍全程联动,以短视频方式传播信息,传达决策,传递信心,传送爱心,凝聚决心,打击谣言。

从ICU病房到火神山工地,从方舱医院到社区防控,从快递小哥到航班乘务员,从逆行志愿者到殉职医护英雄,青蜂侠时刻关注战疫一线,传递出战疫英雄以及逆行普通人的动人和暖心故事,成为各主要媒体以及腾讯等各传播平台上战疫正能量短视频的重要来源。

青蜂侠短视频报道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获得肯定,得益于长期参与重大主题报道和重大舆论斗争的经验积累。青蜂侠抗疫报道一开始,就在“高举思想的视觉锤”这一思想指导下,迅速确立“挺决策、挺一线、挺民心”的抗疫报道原则。不少作品成为互联网热点话题。

《齐鲁!华西!两大精锐“军团”武汉相遇,双方隔空喊话相互致意》以细节记录下全国医护援助武汉的铿锵热烈乐观坚定的氛围,播放5000多万次,推动制造了网上四大天团齐聚武汉话题,为决胜战疫营造了鼓舞人心的必胜氛围;《“决胜时刻,We guide you home!”这段塔台对话让人泪目》记录整合运送医护人员飞机与塔台间的对话,真实动人,播放千万次,看哭无数网友。

《齐鲁!华西!两大精锐“军团”武汉相遇,双方隔空喊话相互致意》

《看哭了,护士妈妈坚守抗疫一线,6岁哥哥开导4岁弟弟》登上热搜,成为话题,传播过亿;青蜂侠还深入跟踪采访了“00后西藏女孩雪山顶上找网上课”事件,形成网上持续热点,成为疫情下广大青年“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的现实写照。

 

《看哭了,护士妈妈坚守抗疫一线,6岁哥哥开导4岁弟弟》

疫情期间,青蜂侠团队既有全攻全守,又有分兵把守。重大信息如重要的信息发布会提前安排统筹,专人盯守,随时增派力量;记者一线采访素材优先制作,专人对接,重点把关;暖闻线索重点发掘,重点选题统筹力量反复打磨优化,为全民战疫增加温度。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战役性报道,青蜂侠必须全力以赴,全员也以投身战疫为荣、为责、为使命,医护战疫无论生死,青蜂鼓呼又何计辛苦。

 

05写在最后

在当前阶段,青蜂侠短视频最大的特色是“快”,在时效上我们向极致逼近。但在未来,我们还要努力提高产品的思想性和深度。

除了热点、突发、重大事件等天然带有流量的报道,我们要去寻求与青年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对青年当中的热点,以及焦点,我们要及时介入,争取能够还原以及记录当代青年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最真实的内心活动。努力成为青年现象青年话题专业的关注者和解释者。

从宏观一点的层面,未来青蜂侠在内容上要做到守正出新,要确保稳定在重大突发内容报道的第一矩阵,另外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品类,增加内容深度,不仅做好新闻短视频,而且要逐步尝试具有青年特色的,满足青年个性需求的垂类产品,最终形成性格鲜明的短视频品牌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