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开始一件事的时机,任正非这样说:
“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任正非42岁因为生意失败,辞去国企的工作,负债200万,决定在深圳进行自主创业。三十年风雨兼程,华为逆境时刻涅槃重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企业到如今享誉世界。《时代周刊》评论说,“任正非是一个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福布斯》表示,“任正非是一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却是国际上最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家”。任正非还是《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第一位。

                                                                                                 (任正非)
01创立伊始
1987年,任正非靠着在深圳打工几年积攒下的一点人脉和资源,创立了华为公司。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HAX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纵观当时中国的通信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迅速,但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很弱,根本无法和海外厂商竞争,于是,任正非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研发自己的产品。继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JK1000空分式端局交换机的研发之后,任正非孤注一掷,投入了C&C08交换机的研发。当时的华为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在此之前有一些利润输入,但在巨额的研发投入面前,也是捉襟见肘。为了筹集资金,任正非甚至借了高利贷,利息高达20%-30%。任正非在华为身上,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技术自主研发的创业之路。在当时的市场上,所有的产品基本都来自于国外企业或者国内合资企业,没有人敢尝试做自己的产品,没有人会放着唾手可得的利润不要而去搞科研,每个人都知道,一旦研发失败,带来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是不可挽回的。根据当事人回忆,当时任正非就和华为的干部们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在寄予了华为所有人的厚望下:

1993年初,华为2000门的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研发成功。
9月份,万门机型研发成功,之后,C&C08正式投入市场。
1995年,C&C08交换机通过邮电部的生产定型鉴定。
同年,中央提出了“村村通”计划,给C&C08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抓住机遇,华为把C&C08作为自己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拳头产品,斩获了13亿元的订单。华为,成功了!
02风雨兼程
时间来到1998年-2003年,这是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段时间。中国移动当时每年花费巨额的投资2G(GSM路线),但这些投资基本上都被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海外公司包揽。华为虽在1998年已经研发出GSM产品,但因为不够成熟,始终无法打入重点市场。
更为关键的是,因为国内许多公司开始自主研发技术,产出优质产品,将大部分流向国外的资金拉回了国内的通信市场,而华为和中兴进行合作又产出了固网电话,打破了西方的垄断,于是,西方对手对华为展开了全面围剿。他们吸取市场被“巨大中华”打败的教训,只要华为和中兴研发出某款产品,他们就联合进行大幅度降价来阻挡两家公司拿单。仅是一个广东移动的2G路线扩容订单就高达上百亿,但华为却一分钱都抢不到。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段时间,任正非不仅早早地放弃了联通2G,一直押宝移动2G,最后移动2G无法突破爱立信等公司的围堵,只能在部分边缘省份拿到一些订单,国内收入寥寥,被迫去海外寻找市场,并且还错失“小灵通”几百亿的市场。别看现在华为手机如日中天,P系列、Mate系列、荣耀系列畅销海内外,但极少有人知道,任正非曾经是最强烈反对华为做手机的人。任正非的错误决定,让前期高歌猛进的华为在2002年出现了第一次负增长,在无线产品线投入巨大却拿不下国内的订单,只能向海外拓展。在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华为的改革逐步加速——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构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治理架构。而接连决策失误的任正非,也意识到自己的专制已经成为管理的障碍。2003年,59岁的他决定权力下放,引入经营管理团队(EMT)系统,从大权独揽变成8位高管集体决策。
03 涅槃重生
改革完成后,2004年,华为成立了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芯片研发。在经历了西方对手的围堵后,任正非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海外拒绝提供芯片技术,华为要怎么活下去?于是,海思成立了。2009年,华为海思研发出第一款手机芯片,但是除了华为,根本没有其它手机厂商敢用。2011年,IOS和安卓系统大获成功,任正非意识到:手机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市场。于是,任正非决定将欧洲总裁余承东调回国内,任命为华为手机CEO。2012年1月,余承东主导研发的第一款手机Ascend系列上市,同年,华为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杨柘。杨柘加入华为的三年期间,带领团队负责完成内地的营销策划工作。从P7到Mate 7,杨柘为华为手机品牌注入了情感标签,其中经典广告词“爵士人生”让Mate 7一炮而红,由此华为手机成功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华为大楼)

2019年,华为在600到800美元价格区间超过苹果,成为世界第1。2020年4月,华为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三星,登顶全球最高峰。华为的强势崛起令美国大感震惊,苹果公司开始在幕后对美国政府进行极力游说,希望政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限制华为的发展,到了2020年,美国正式将华为划入实体清单。

因为缺芯,华为2021年营收锐减2500亿元,跌幅近三成。就在大家都为之揪心时,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网上,一份华为的专利申请让人们看到了一线曙光——华为芯片堆叠封装技术。早在30年前华为受到西方一轮又一轮的制裁的时候,任正非就觉得:“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

于是,任正非带领华为创立海思、组建实验室、一心做芯片、把钱都投在科研上……在芯片断供压力之下,华为的研发投入却再创历史新高,十年累计投入8450亿元。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任正非带领华为一次次突破重围,逐步走上世界之林,从浴火中走来,靠着十年如一的坚持,涅槃重生。

* 

* MBA智库百科、财视传媒、中国AI网等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