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5月24日表示,对于有关旅客在5月21日国泰航班CX987上的经历感到痛心。他表示,涉事空中服务员的言行伤害了香港和内地同胞的感情,破坏了香港一向的尊重、有礼的文化和价值观。

5月23日晚间,国泰航空(00293.HK)行政总裁林绍波表示,已完成事件调查,并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解聘三位涉事空中服务员,零容忍,绝不姑息。

受疫情影响,国泰近年连续巨亏。2022年亏损65亿港元,相较2021年的55亿元港元稍有扩大,但相比2020年的216亿港元巨亏已有明显好转。

早在疫情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国泰就面临亏损窘境。亚洲航空和春秋航空等低成本航空公司崛起,海航、东航也迅速布局,抢滩中低端航空市场,夺走了大量的休闲客流,挤压了国泰航空的客运收益率。

进入2023年,本欲在航空业复苏中大展拳脚的国泰,如今却爆出重大丑闻。24日午间的股价为7.51元,受事件影响较大。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梳理了国泰的诞生、发展历史,发现这家老牌航空公司自2019年以来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这一次,国泰能否自救成功?

“混血”的国泰

有着全球多元资本的国泰航空,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混血”的烙印。

伴随着二战,喷气式飞机、超音速飞机技术开始逐步大范围落地。同时,战时修建的大量机场也为民航业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6年,结束了二战的中国百废待兴。两位以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空飞行“驼峰”航线而闻名的前空军飞行员Roy Farrell(美国籍)与Sydney de Kantzow(澳大利亚籍),在从澳大利亚往中国运送物资中看到了商机。

Roy Farrell和Sydney de Kantzow在香港注册了国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国泰”两字源于Roy Farrell的雄心壮志——总有一天,新的航空公司会从中国穿越广阔的太平洋。

两年后,香港英资洋行Butterfield Swire Co.(太古集团前身)收购了国泰航空四成半的股权。有了英资的介入,国泰航空在当时的香港如鱼得水。

当时,港英政府规定,香港以南的航线由国泰航空运营,香港以北的航线则由香港航空运营。1958年,国泰航空收购了经营不善的香港航空,从此称霸香港市场。

仅仅拥有香港,仅仅拥有单一品牌并不能满足国泰航空的野心。1960年,国泰航空成为了第一家飞往大阪的国际航空公司。1976年,国泰航空推出了货运服务品牌——亚洲航空公司。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本土华资势力的崛起,以及英资的没落,国泰航空迎来了本土挑战者。1985年,曹光彪,包玉刚,霍英东等本土商人以及中资机构华润、招商局等共同创立港龙航空,希望以华资背景的民航公司与长期垄断香港民航市场的英资国泰航空公司展开竞争。

然而,港龙航空起步艰难。港龙航空曾被迫重组,由英籍人士控制。此后港龙航空才获得了经营资格。

但是,80年代初,太古集团主席彭励治就任港英政府财政司司长,很快推出了“一航线一公司”的政策,几乎把控香港国际航线的国泰航空因此受益。好的航线,诸如香港—北京、香港—上海、香港—伦敦等航线均由国泰航空继续把持。

1986年,国泰航空上市。为了不与中资产生正面矛盾,太古集团决定国泰航空要引入中资。1987年2月,在香港航运业低潮时,时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荣智健决定以13亿港元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

摆脱了政治威胁后,连年亏损的港龙航空成为国泰航空的猎物。1990年,港龙航空实施重组,太古集团和国泰航空趁虚而入收购了5%和30%的股权。凭借30%的股权,国泰航空成为了港龙航空的二股东,国泰航空再次统治香港市场。

凭借香港的地缘优势,以及世界级自由贸易港的特地特性,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泰航空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民航业的领军企业。

1997年香港回归,国泰航空不得不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同时,内地航空市场的高速发展,让内地航空公司快速崛起,国泰航空竞争者开始变多。

2006年,香港航空业大重整。国泰航空以82.2亿港元的代价全资控股了港龙航空。国泰航空收购的股份来自国航、中信泰富、太古集团等。作为利益交换,太古集团和中信泰富向国航转让了国泰航空股权。而国泰航空则会增持国航。自此,国泰航空和国航形成了互相持股关系。

2009年,中信泰富开始淡出航空业。中信泰富分别向国航、太古集团出售国泰12.5%及2%权益。

虽然此举增强了国航的话语权,但是在2006年重组协议和港交所的制约下,太古集团仍然是国泰航空的大股东。

在疫情前,太古股份为国泰航空第一大股东,占股45%;中国国航作为国泰航空的战略合作伙伴,持股29.99%,为第二大股东(国泰航空亦持有中国国航18.13%的股份);卡塔尔航空持股9.99%,为国泰第三大股东。

市场地位渐趋尴尬

有了众多庇护的国泰航空并没有延续辉煌,在近几年甚至开启了自救模式。

2016年,国泰航空70周年纪念日之际,公司迎来了少有的巨额亏损。2016年,国泰航空亏损5.14亿元,同比下滑109.58%。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并非是航空小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年内全球客运需求增长6.3%,高于过去十年平均5.5%的升幅;运力增长6.2%,载客率升0.1个百分点至80.5%。

对此,国泰航空认为,2016年公司面临了严峻的经营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航空公司竞争日益激烈。

国泰航空的竞争对手们大幅增加可运载量,往来内地及国际航点之间的直航航班增加,廉价航空公司带来的竞争加剧。而货运业务则因市场的可载货量过剩,则需要面对如何提高竞争力的考验。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让国泰航空面临亏损窘境的因素也是慢慢堆积起来的。

2004年以来,亚洲航空和春秋航空等低成本航空公司崛起,海航、东航也迅速布局,抢滩中低端航空市场,夺走了大量的休闲客流,挤压了国泰航空的客运收益率。

然而,国泰航空的反应显得过于保守和冷静。

国泰航空是第一家在每个航班上提供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服务的亚洲航空公司,一贯以高水平服务著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飞行员和乘务员,瑞士厨师烹饪的飞机餐、日本的瓷器、瑞典的银器及不锈钢餐具、爱尔兰的麻质餐巾无不彰显高贵典雅。

然而,随着机型日渐老旧、高端服务品质优势日益不显著,国泰航空的机票价格却常年居高不下,国泰进入了一个略显尴尬的竞争位置,不得已变攻为守,陷入被动竞争。

亚太航空中心曾撰文指出,如果国泰航空想继续在香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那么是时候要推出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了,否则就有在这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中被边缘化的风险。

同时,以南航、国航、东航为代表的内地航司,在机型、服务等各个软硬细节上不断提升。服务标准的上升也在打破国泰航空引以为傲的壁垒。

2015年,国际油价突然下跌,并连续三年在低位徘徊,然而这一航空业的重大利好对于国泰却是雪上加霜。由于国泰管理层错估油价走势,进行了高比例、长期的燃油对冲,直接导致随后连续2年的巨额亏损,利润率成负。

为了应对危机,国泰航空自2017年起开启了为期3年的企业转型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就是“开源”与“节流”。

自2017年起,国泰航空航线网络开始向核心市场外延,例如开通了往返特拉维夫的航班,开通往返巴塞罗那和基督城的季节性航班等。同时,与德国汉莎集团等知名航企签订合作协议。

在不断开源的同时,国泰航空在精简自己的成本。精简成本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裁员。2017年5月,国泰航空裁员600人,包括25%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此后,国泰航空海外公司也进行精简调整。

在双管齐下后,国泰航空在2018年终于再度盈利。国泰航空2018年净利润为20.55亿元,同比增长286.26%。

国泰能自救成功吗

但2018年的好景没有持续下去。

2019年本是国泰航空三年企业转型计划的最后一年,当年总营收为958.24亿元,同比下滑3.68%;净利润同比下滑27.89%,达15.15亿元——相比较而言,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2019年总营收均超千亿,除中国国航同比微跌,其他两家都实现了上涨。净利润方面,东方航空实现同比增长,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净利润同比下滑在10%左右。

随之在2020年又受到疫情冲击,国泰当年巨亏216亿港元。

由于国泰航空不能像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那样依靠腹地市场,国际运输是国泰航空的主业。然而各国的入境禁令,让国泰航空丧失了大部分客流。

为了援助国泰,2020年,香港特区政府连同三大股东,向国泰提供价值390亿港元的资产重组计划,进行财务重建。

资本重组完成后,香港特区政府入股6.08%,成为第四大股东;原有三大股东的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稀释:太古的持股比例由45%降至42.26%,中国国航从29.99%降至28.17%,卡塔尔航空持股比例从9.99%降至9.38%。此次认购不会影响到太古的控股股东地位。

随后国泰集团进行业务瘦身:开展最大规模裁员,涉及约8500人,高管也大幅降薪。国泰港龙航空曾以“正餐后提供哈根达斯冰激凌”的优质服务令不少内地旅客印象深刻,但在艰难市况下也结束了为期35年的经营。

根据航空评级机构Skytrax资料,国泰的全球排名由2021年的第6位跌至2022年第16位,退步明显。

不过国泰在冲击中开始稳住阵脚,据统计,2022年亏损65亿港元。这一亏损相较2021年的55亿元港元稍有扩大,但相比2020年的216亿港元巨亏已有明显好转。

2022年底,随着国际出行需求的阶段性恢复,国泰重启招聘,并大幅增加航班,复苏态势明显。

林绍波介绍,国泰于2022年下半年达到整体经营正现金流,营运和财务状况持续改善。投行瑞银集团近期也上调了对国泰2023年的盈利预测,预计总收入将会回升至疫情前84%~105%的水平。

随着新冠进入“乙类乙管”,民航业从2023年加速复苏。2月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向全球旅客和香港居民免费送出50万张机票,吸引上百万游客访港。

国泰统计,3月乘客运载率超过90%,反映出行需求持续强劲;客运航班运力在3月底已按计划达至疫情前50%水平,服务逾70个航点。国泰计划在2023年招募逾3000人,包括机师、空服员、地勤等。

国泰航空告诉出行一客,预计于2023年底可恢复疫情前70%的客运航班运力,在2024年底恢复疫情前的客运运力水平。

但刚刚经历了火热的“五一”小长假,国泰再次被卷入风波。

5月23日,林绍波就有关旅客在5月21日国泰航班CX987上的经历,再次向受影响的乘客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歉意。国泰对三位涉事的空中服务员予以解聘,未来将领导跨部门的工作小组作出全面检讨,重新审视服务流程、人员培训和相关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泰航空的服务品质,确保所有国泰员工必须尊重来自不同背景及文化的旅客,在所有的服务地区均提供专业且一致的服务。

国泰航空自2019年以来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历经多重冲击,能否自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