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北京迎来第一家卡拉OK歌厅——“你歌卡拉OK厅”。 这种新鲜的娱乐方式,很快便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据统计,截至1993年9月,北京市共有注册歌厅282家。不得不说,卡拉OK的盛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后,港台流行音乐传遍大江南北,四大天王、小虎队、左麟右李等歌星频出,金曲不断。日渐丰富的娱乐生活里,人们开始追逐轻松惬意、抒发个性与才华的方式。 当它们的设备和服务在逐步完善,事态却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味。早期的大厅式卡拉OK换成各种豪华包间,并配上了电视和空调,以及各种酒水小吃。 这一类的包间通常设有最低的消费标准,但最常见的是一晚上消费几百上千,原先接地气的卡拉OK成为只属于富人的高消费场所。 但这样的消费也注定了它终会迎来下坡路。1995年,北京豪华歌舞厅的上座率已不足4成。 与此同时,在这个微妙的节点,台湾量贩式卡拉OK品牌“钱柜”在上海开设。所谓“量贩”,指的是平价、透明和自助的消费方式,强调的是薄利多销。
在钱柜,所有东西明码标价,没有小费,同时还拥有更全的曲库,更时尚私密的场地,更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钱柜还提供超市自助式购物,甚至配备自助餐,对比卡拉OK厅,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此后,钱柜一路开挂,所向披靡,月收入超过千万,预订电话永远爆满,即使是工作日晚间,也座无虚席。 据统计,2008年~2011间,我国KTV企业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直至2013年,全国量贩式KTV已达到9920家。其带动的酒水饮料、零食小吃、设备等相关市场规模总计4000亿人民币,这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
难以预料的是,危机早就悄悄降临,高光之下,已是暗流涌动。
这一切其实是有迹可循的。KTV炙手可热之时,也是地产行业高歌猛进之时。2014年前后,无论是繁华的北上广深,还是三、四线城市,各个商铺的租金都相应地水涨船高。 作为一种高人工重资产的行业,像好乐迪、温莎、魅KTV这类大型连锁品牌,一般都会选择处于核心的商业区,面积动辄便是两三层、几千平米,租金的压力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每两三年KTV的场地就得重新装修一次,光是装修成本就不容小觑。魅KTV的创始人吴海曾表示,2020年光是每个月支出的租金就已经占经营成本的33%。而在4年前,这个数字还是25%。 更严重的是,2015年,团购APP以低价战开启市场之争,KTV行业陷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每家KTV不得不绞尽脑汁,有8元唱3小时,不限时间段的;有22元可以包唱通宵的,价格越来越低,经营状况日渐式微。曾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KTV的价格几乎只降不涨。 从2015年开始,全国各家KTV逐渐倒闭。曾在2008年靠着18家店霸占内地市场的钱柜,在北京的首家门店“朝外钱柜”也宣布关门,这个品牌,到目前只剩最后5家,倒闭逐渐扩散开来。
然而,关于KTV的噩梦还远未结束。自从2016年以来,迷你KTV在资本的加持下“疯狂生长”,更低的消费门槛,更崭新的消费场景,正在进一步分流着本属于传统KTV的消费群体。据《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传统KTV数量暴跌了60%。
并且通常来说,在KTV里感到满足的,都是为数不多的“麦霸”们,而对于那些唱歌不好听的人而言,只能成为鼓掌的观众或是埋头看手机的“边缘人”。 基于这个问题,线上K歌平台“唱吧”和“全民K歌”等异军突起,不但歌曲大都免费,还能根据用户的需求个性化选择不同混响效果,美化用户的声音,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达人。对比之下,传统KTV的优势消失殆尽。
同时关于版权问题的维权动作,也让传统KTV的经营更加艰难。2018年10月,音集协在官方网站发出《关于停止使用部分涉诉歌曲的公告》,要求各VOD(视频点播)厂商和KTV经营者在10月31日前撤下6600余首KTV经典曲目,这消息无异于晴空霹雳。2021年8月,文旅部对卡拉OK音乐内容发布新的管理意见,愈发严格。现如今的流量歌曲,版权大多在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等巨头手里,传统线下的KTV要上新歌,必须先支付较高的版权费用。
疫情的出现,成为了压倒传统KTV的最后一根稻草。2020年,引发热议的北京“K歌之王”的公开信里表示“KTV成本扛不住了”,决定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KTV并非没有想过自救。2017年,位于昆明的温莎KTV升级改造,一个名为“W K-Bar”的KTV业态悄然问世。包房的装修风格类似清吧,主打氛围感和风格化。2018年,好乐迪KTV把其门店改造成了“音乐+火锅”的形式,但消费者对此却并不买账。在大众点评上,满屏都是吐槽之声,多数人表示价格贵、上菜慢、味道普通,并且不会再来第二次。
就结果而言,火锅不仅没有挽大厦之将倾,甚至还影响到了原本的基柱。在一家外卖火锅的KTV内,4人火锅套餐总共需要790元,而同等菜品如果到火锅店吃,仅仅只需要300元左右。
此后,各地陆陆续续出现了烧烤KTV、足浴KTV等各种各样的跨界方式,但成功者仅是寥寥数几。 总体而言,KTV行业日渐式微,其实是房租、人力、产业环境、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起初,KTV的快速崛起,不得不考虑的原因是因为它将当时缺少娱乐方式的大众拉入了这种新鲜的方式之中,给予了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感和新鲜感。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趋势,个人娱乐不再依托于特定场所。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移动K歌APP的更新迭代非常快,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唱歌需求,而是不断开发着新的玩法和赛道,相比之下,KTV便黯然失色得多了。
并且在新消费趋势下,年轻人的娱乐方式数不胜数。狼人杀、密室逃脱、脱口秀,不仅方式新颖突出,而且不单调,更加刺激好玩。停滞不前即是退,作为最早一批的娱乐方式,KTV多年来的经营模式几乎不成改变,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自然会受到影响。但就目前而言,传统的线下KTV仍旧占据着不小的市场规模。据悉,2019年KTV的市场规模高达1034.4亿元,仍处在细分规模第一的位置。KTV若想在这夹缝下求生,也不是绝无可能。每一个行业若想持续得到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因时而变,顺势而为。KTV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可以通过业务的拓展或者产业升级,更换发展模式,在实验中不断改进更新完善,并通过阶段时间的验证,方可找到突围之法。
*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做删除处理。